竹叶青蛇

Viridovipera stejnegeri   Schmidt
   

  45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有颊窝,头背部都是小鳞片;通身绿色,体侧有白色或红白各半的纵线纹,眼睛红色,尾背及尾端焦红色。与白唇竹叶青相近,区别在于本种的鼻鳞与第一枚上唇鳞之间有完整的鳞沟;鼻间鳞较小,与头背其他鳞片差别不大,其间相隔1或数枚小鳞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分布于越南,缅甸,泰国,不丹,锡金,印度(阿萨姆及大吉岭)。

国内分布

竹叶青蛇是本属分布最广的一种,其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大致南起国界,北达北纬30度左右,向西止于东经97度左右,在西部北达甘肃文县(北纬33度左右),在东部江苏宜兴、溧阳曾有未经证实的记载。赵尔宓与严仲凯(1979)报道发现于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大梨树沟(约北纬41度20分),认为是一种孑遗分布现象,它是竹叶青蛇在历史时期曾分布于我国北方的一证明。此后不久,蒋建栋(1983)报道在江苏武进县礼家桥(约北纬31度40分)采到竹叶青蛇。吉林(长白)、江苏(武进、宜兴、溧阳)、浙江(除海岛外大陆各区广泛分布,黄美华等,1990),安徽(皖南山区各县,陈壁辉等,1991)、福建(崇安、建阳、邵武、德化、大田、霞浦、尤溪、南平、福州、闽侯、闽南、福清、诏安、平和、上杭、浦城、光泽、建宁、龙岩、长汀、武平)、台湾(台北、基隆、南投、嘉义、高雄、屏东、宜兰、花莲、兰屿)、江西(贵溪、庐山、景德镇、铅山、南昌、安福、萍乡、上犹、赣州、新建)、湖北、湖南(长沙、浏阳、宁乡、宜章)、广东(东兴、粤北山区)、海南(陵水、白沙、文昌、三亚、乐东、儋县、琼中、海口、琼海)、广西(资源、龙胜、南丹、金秀、百色、那坡、玉林、北流、上思、防城、南宁、桂林、宜山、贵县、北海)、四川(南川、峨眉、古蔺、合江、武隆、沐川)、贵州(贵阳、遵义、绥阳、赤水、江口、印江、兴义、安龙、从江、雷山、贵定、龙里、务川、清镇、安顺、榕江)、云南(昆明、禄劝、大理、景东、思茅、龙陵、绿春、金平、勐海、马关)、甘肃(文县、武山)。